找到相关内容45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傅大士语录

    毒蛇身。人见便打杀。  问汝起此嗔心。定是损谁。为损己耶。损他耶。  若不生嗔心。应得涅槃常乐。只由起嗔心。  堕其身向三恶道中受如是大苦。不听受涅槃大乐。此非大盲耶。  悭贪盲者。只犹悭贪心。故堕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2756996.html
  • 人生指南《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,法界梵音》(1)

    是非,劝和是,善种子。  7.不恶口,不说坏话,柔顺语,守口德。  8.不悭贪,慈悲施舍,种福田,富之本。  9.不嗔恚,不忿恨人,不无明,怨怒人。  10.不愚痴,正信因果,不邪教,信为真。  发愿...知足。为获取财物,有的人甚至不择手段,杀人害命,做出种种恶业,招来恶报。菩萨行布施度,能对治悭吝贪鄙之心,使人从悭贪恶业中解脱出来,所以说布施度悭贪。  布施有三种。第一种“财布施”得财富。所施之财分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357056.html
  • 人生指南《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,法界梵音》(3)

    财物的贪心烦恼;心识昏愦,意地暗昧,不了事理的愚痴烦恼;贡高我慢,目空一切,轻视他人的我慢烦恼;疑惑正法,不信三宝的犹豫烦恼;谤无因果,不信三世轮回的邪见烦恼;悭贪吝啬烦恼;不摄六根,胡乱攀缘的放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2557058.html
  • 觉海之路

    济贫拔苦”、“先人后己”、“舍己为人”、“不得悭贪狭隘”等道德轨范的切身实践。因为光喊一句无私、阔淡的口号是不起作用的,以乱心制乱心根本达不到修身养性的目的。  2、强身法宝。  强身的法宝是护心调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0857470.html
  • 大宋僧史略(2)

    以慈悲变暴恶。以喜舍变悭贪。以平等变冤亲。以忍辱变嗔害。知人死而神明不灭。知趣到而受业还生。赏之以天堂。罚之以地狱。如范脱土。若模铸金。邪范漏模写物定成其寝陋。好模嘉范传形必告其端严。事匪口谈。人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5157519.html
  • 参悟佛教(2)

    肉体上感官上享乐而在永恒生命本体的净化,净化本体的方法,则是以佛法上的六度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来净除我们心识上的六弊——悭贪、毁犯、嗔恚、放逸、散乱、愚痴。这六弊净除了,我们生命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3958734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(2)

    善者喜舍同等。复次,初善者   降伏悭贪,舍离破戒;远离嗔恚,断除懈怠;不住乱心杀害无知。   中善者施戒忍进禅定智慧。后善者以诸波罗蜜回向一切智。复次,   初善者,谓四摄法教化众生;中善者不惜生命...信,不起悭贪,常念行施,随多少施,当一切施,不求果报。应归依佛....法....僧。“(同上,页八八四上)由此可见经典中曾述及兼具两种戒律身份的事实。   [23]在傅伟勋的前揭文中提到:中国天台宗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860061.html
  •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论

    住毗婆沙论》均将不饮酒列入十善,乃是配合五戒的做法。意业的三项,出入最多,三个项目,竟然在十种经论中出现了不嫉妒、不嗔恚、信善得善、不怒、不痴、不祠祀、不贪取、不邪见、不悭贪、不□随愚痴等十一种名称。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460068.html
  • 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

    过高,反而不能契合众生的根机;事实上大乘佛教,即以六度而言:   一、布施,是给人呢?是给己呢?看似给人,实际上是给己。   布施能度“悭贪”,是自己发财之道。   二、...rdquo;   佛门的修行方法很多,但是“六波罗蜜”是大乘菩萨道至高无上的修行法门:布施可以种一收十,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;持戒可以三业清净,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;忍辱可以自他得益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4160089.html
  • 天台的性具思想及其修证意义

    46卷,第18页)。所谓蔽,是障蔽佛法真理的悭贪,嗔恚等心,亦即染法恶行。意谓障蔽佛法的恶行染法与佛法性并非两件事物。而是一而二,二而一的东西。亦是相即互融,一物之两面,不可离法性以说蔽,亦不可离蔽而...

    中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060566.html